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礼和乐各指什么 西周礼乐文化介绍


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礼和乐各指什么 西周礼乐文化介绍

文章插图
1、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独特创造 , 到西周鼎盛时已有极其繁多的仪节格式 , 《礼记·礼器》有“经礼三百 , 曲礼三千”之说 。这些仪节格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恭敬 。《左传·僖公十一年》上说:“敬 , 礼之舆也 , 不敬则礼不行 。”《孔子集语·劝学》引《尚书大传略》说:“子曰:……不敬无礼 , 无礼不立” 。《管子·五辅》上说:“夫人必知礼 , 然后恭敬 , 恭敬然后尊让 , 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 。”可见 , 恭敬作为礼的基本特征 , 是先秦儒家乃至以外的其它学派都公认的 , 楚简也不例外 。《五行》上有“安而敬之 , 礼也” , “行而敬之 , 礼也” , “恭而博交 , 礼也 , ”;《性自命出》中有“宾客之礼必有夫斋斋之容 , 祭祀之礼必有夫斋斋之敬 , 居丧之礼必有夫恋恋之哀”;《语丛一》上有“礼生于庄” 。以上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礼的恭敬、庄敬的特征 。
【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礼和乐各指什么 西周礼乐文化介绍】2、至于“乐” , 其基本特征是“和” 。“和”本来是指音素上的和谐关系 。《老子·第二章》:“音声相和” 。《荀子·乐论》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也者 , 和之不可变老也 。”“乐者 , 审一以定和也 。”“乐者敦和”“乐者 , 天地之和 。”这表明 , 和就是乐的基本特征 。这说明 , 音乐上的“和”逐渐演变出与“礼”相配合 , 起辅助作用的、用以和谐各种礼义关系的一个概念 。如《尚书·虞典》有“八音克谐 , 无相夺伦 , 神人以和” , 指人与神灵的沟通、和谐 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有“乐从和 , 和从平 。声以和乐 , 律以平声 。”“于是乎气无滞阴 , 亦无散阳 , 阴阳序次 , 风雨时至 , 嘉生繁祉 , 人民和利 , 物备而和成 , 上下不罢 。”——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。《礼记·乐记》上有“是故先王本之情性 , 稽之度数 , 制之礼义 , 合生气之和 , 道五常之行 , 使之阳而不散 , 阴而不密 , 刚气不怒 , 柔气不慑 , 四畅交于中 , 而发作于外 , 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。然后立之学等 , 广其节奏 , 省其文采 , 以绳德厚 , 律小大之称 , 比终始之序 , 以象事行 , 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 , 皆形见于乐 。故曰‘乐观(即观乐之精义——作者注)其深矣 。’”——这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。楚简中也有类似的话 , 如《五行》有“和则乐” , “和则同 , 同则善” 。《尊德义》有“治乐和哀 , 民不可惑也 。反之此 , 往矣 。”由这里可以看出 , 和谐乃同 , 同则一致 。因音乐可以和谐感情 , 使人际关系融洽 , 使人在行为上向善 。甚至对于人感情中的哀悲之情 , 也可以通过音乐得以渲泄 , 使不良情绪趋于平和 , 不会使人心惑智乱 , 作出有违礼义的事来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