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防治】西兰花黑斑病的综合防治


西兰花形态特征、生长习性和普通的白花菜(甘蓝)基本相似,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,1-2年生草本植物 。 长势强健,耐热性和抗寒性都较强 。 植株高大,根据不同品种叶片生长20片左右抽出花茎,顶端群生花蕾 。 紧密群集成花球状,形状为半球型,花蕾青绿色,故称青花菜 。

【防治】西兰花黑斑病的综合防治

文章插图

西兰花的生长习性
光照要求:西兰花对光照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,但在生长过程中喜欢充足的光照,光照足时植株生长健壮,能形成强大的营养体,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份的积累,并使花球紧实致密,颜色鲜绿品质好,盛夏阳光过强也不利于西兰花的生长发育 。
温度要求:在5—20℃范围内,温度越高,西兰花的生长发育越快 。 最适发芽温度为20—25℃,幼苗期的生长适温为15—20℃ 。 西兰花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,莲座期生长适温为20—22℃,花球发育适温为15—18℃,温度高于25℃时花球品质易变劣,但只要不受冻害,花球在5℃甚至以下的低温仍可缓慢生长 。 不同品种、不同苗龄对完成春化所需温度要求的差异比较大,因此周年栽培时品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。
水份要求:西兰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,尤其是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球形成期更不能缺水,即使是短期干旱,也会降低产量 。 苗期多雨或土壤湿度过高易引起黑腐病、黑斑病等病害 。 花球形成期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70—80%左右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。
土壤要求:西兰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,但过于贫瘠则植株发育不良,产量品质低下,而土壤过分肥沃又会导致花蕾疏松和花苔空心 。 西兰花适宜在排灌良好、耕层深厚、土质疏松肥沃、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和沙质壤土上种植 。 适应土壤PH范围5.5—8,但以6为最好 。 西兰花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,其N、P、K比例为14:5:8 。 幼苗期对氮素的需要相对较多,花芽开始分化以后对P、K的需要量相对增加 。
注意在花球发育过程中,西兰花对硼、钼、镁等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较多,因此现蕾前施用适当的微量元素叶面肥将会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。
西兰花黑斑病的综合防治
西兰花黑斑病的症状:
西兰花黑斑病又称拟黑斑病,主要为害叶片、花球和种荚 。 叶片染病形成几乎黑色圆形具同心轮纹斑点,直径1~10毫米,轮纹不明显,但病斑上产生的黑霉常较白菜多且明显,叶上病斑多时,病斑融合成大斑,叶片变黄早枯;茎、叶柄染病病斑呈纵条形,具黑霉;花梗、种荚染病生黑褐色长梭形条状斑 。
西兰花黑斑病的病原:
Alternariabrassicicola(Schw.)Wiltshire.称芸苔生链格孢,属半知菌类真菌 。 菌丛生于叶两面,暗橄榄色至暗浅褐色,瓣裂;分生孢子梗橄榄褐色,大小70×5~8微米;分生孢子多呈20个以上链生,有时分枝,浅色至暗橄榄褐色,具横隔1~11个,纵隔少数,大小18~130×8~20微米 。 此外Alternaria oleracea M.Ibrath也是该病病原 。
西兰花黑斑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
病菌在病残体上、采种株上及土壤里越冬,条件适宜时侵染西兰花,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。 一般雨后、气温25~31℃,潜育期短,易发病;肥料不足、生长衰弱、管理不善发病重 。
西兰花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:
1)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,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,雨后及时排水,严防湿气滞留 。
2)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,及时深翻,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在种球长到拳头大小时,适当控制浇水,增施磷钾肥 。 如追施过磷酸钙、草木灰、骨粉等,可增强抗病性 。

推荐阅读